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落实国家政策、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可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深远而重大。 1.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腾飞,必须以人才培养为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普遍承受着各种心理压力,情绪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由幼稚向成熟过渡,由儿童青少年向成人过渡的重要时期,培养中小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于其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顺利过渡到成年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落实国家文件政策的需要 早在1999年教育部就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2年教育部又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8年以来,各省进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 2012年《关于加强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各省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队伍建设、重视骨干教师培养、开展团体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服务等,切实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各省市加快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步伐。此外,很多省的多数市均通过制定文件、成立部门或开展活动等方式启动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2008年对相关省小学四年级和初中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和心理健康的监测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学生数学学习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如,对学校感受好(喜欢学校的活动、对设施满意、认为能够学到很多东西)的学生数学成绩明显好于对学校感受,坏的学生的数学成绩;抑郁程度高的学生,其数学学习成绩都较差;问题行为(欺负行为、网络成瘾)较多的学生其数学成绩低于问题行为较少的学生。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较多关注智力开发,相对忽视对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这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始于2001年的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各省素质教育已进入内涵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全省乃至全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前面提到身体健康不等同于健康,健康涉及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四个方面。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近年来,学生自杀或斗殴等恶性事件频频发生,这些事件的发生与心理健康教育不足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如果家庭、学校和社会能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掌握心理疏导的方法或途径,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的场所或环境,就可以有效避免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可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十分重大。另外,从积极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如创造性思维、良好的人格品质、积极的自我认识、积极地应对问题等,都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心理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