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的历史上存在三大势力:行为学派、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其中,人本主义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的,而后罗杰斯成为该派代表人物。人本主义研究重点放在了正向的人的本质和价值,它所强调的是成长和发展,而不是要着眼于人的问题。这第三大势力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推崇,它的崛起对团体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面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一、团体咨询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20世纪60年代,个人中心理论从个别咨询扩展到团体咨询,在协助人们成长和改善人际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罗杰斯在加州拉吉拉提出的教育新制度就是建立于“个人中心”原理之上。他假设在一个彼此尊重、彼此以诚相待、大家有感同身受的了解的环境下学习时,“自我实现”的动力就会出现。 罗杰斯将当时存在于美国的许多性质相同的咨询团体统称为会心团体,包括人际关系小组、T-小组、敏感训练小组、个人成长小组、人类潜能小组等。这些团体尽管名称各异,但本质上是相同的,都强调团体中的人际交往经验,都注重此时此地的情感问题。团体咨询的目的不是为了治疗,而是为了促进个人的成长,包括了解自我、增强自信、寻求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等。 二、会心团体心理咨询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下: 第一阶段,1942年罗杰斯《治疗与心理咨询》出版,倡导非指导性治疗。 第二阶段,1951年罗杰斯《当事人中心治疗法》出版,强调以当事人为中心,积极促进当事人的成长。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罗杰斯发表《成为一个人》,着重研究当事人如何在心理治疗中获得最佳的学习,以及探讨有助于个人改变的治疗关系,发展了个人中心治疗。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罗杰斯发展了个人成长团体一会心团体。 三、团体辅导理论从此进入日常生活,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20世纪60年代末期,全美建有75个训练中心,会心团体吸引了五六百万美国人自愿参加。此外,还有数百万人参加了其他类型的团体,如各种自助小组和集体心理治疗等。参加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的人既有由于心理问题而苦恼或直接面临严重心理应激和挑战的人,也有只是想让生活更加舒心、身心更加健康的普通人。 在美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各种类型的集体心理辅导活动,特别是交友集体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罗杰斯等人倡导的人类潜能开发运动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在青少年心理障碍问题的预防与治疗方面,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美国,多数州要求大约每300名学生应配备一名专职心理辅导人员,有400多所高校设有心理辅导专业。许多学校都开展了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的团体心理咨询,例如,以团体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方法对成年酒精依赖者群体的治疗,对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群体的干预治疗,对性别角色紊乱的青少年团体、体重超重的成年人群体、同性恋群体、失业者群体、慢性精神病群体、残疾儿童的双亲群体等的干预治疗。同时美国学校的团体心理咨询工作效率很高,“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心理学机构就迅速地开始了工作。
团体心理咨询在美国心理咨询历史的发展迅速,从儿童到成年人、从健康人群到各类疾病患者……全美国各行各业、各个社会阶层成千上万的人得到了团体咨询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