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青少年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该以青少年的心理需求等方面入手,而不能将适合成年人或者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一股脑加在青少年这个年龄阶层,当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内容越贴近青少年的生活实际的时候越容易挖掘出他们在意和关注以及出现的问题,抓住他们内心真实的诉求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那么,整个教育活动的效果也就会越好。对青少年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自我认识与接纳 认识自我,是我们认识整个世界的起点;接纳自我,是我们与外部世界和谐相处的基础。自我是个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个性成熟的标志。自我的发展是个体个性发展和成熟的必要部分。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成长困惑寻根溯源都在于他们没有正确的自我认识,不能接纳自我。 青少年时期正是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最动荡不安的时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仿佛忽然意识到了“我”的存在,开始学习独立思考问题;也就在这个过程中,针对自己的大量反思难免带给他们“迷失”的感觉。如何在这一时期帮助学生清醒理智地认识自己,积极乐观地接纳自我,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团体教育训练的重要主题之一。 二、情绪管理 对情绪良好的感知和控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它包括自己的情绪管理和对他人情绪的感知。当青少年无法积极合理地表达情绪和处理控制负面情绪就容易被情绪反噬,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例如,长期压抑的抑郁情绪可能导致自残和自杀行为,偏执、嫉妒、易怒、怨恨等不良情绪的累积可能导致暴力伤人行为等。 青少年时期是进行情绪管理和发展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时期个体的生理心理快速转型导致许多不稳定因素的出现:对外在环境过于敏感,情绪反应剧烈,冲动、易怒、叛逆等。因此,情绪管理技巧的训练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团体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人际交往与信任合作 一个成长中的青少年是无法在充满敌意和排斥的人际环境中发展出健康心态的;另一方面,人际环境循环的好坏很大程度也是由每个个体自身的行为决定的:善意的行为引起良性循环,敌意和冷漠的行为引起恶性循环,导致疏离或恶劣的人际环境,最终塑造出敌意、冷漠的心态。 青少年时期的人际关系逐渐由亲子、师生关系转移到同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心理成长能量,这种能量恰恰是家长和教师所无法给予的。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积极的人际交往技能,学会高效的沟通、合作技巧,处理青少年人际关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冲突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四、价值观与生涯规划 很多青少年离开了沉重的学业会感觉到一种空虚和迷茫,对于未来缺乏预期,整日浑浑噩噩。他们虽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问题,但事实上,处于缺乏活力和追求的心理亚健康状态的青少年并不是少数。 职业生涯规划不应该只有在临近毕业、面临就业或升学时才需要考虑,事实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小做起,从平时做起,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会面临不同的生涯发展任务。 小学阶段的儿童巳经开始对人类、自然及社会现象产生兴趣和疑问,但尚未形成价值观;到初中阶段,价值观开始萌芽;到高中阶段才初步形成。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对一个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会有影响。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比如有的人对地位看得很重,有的人更注重工作成就,等等,因此生涯规划是一个毕生发展的课题,青少年时期是生涯意识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五、思维训练与潜能开发 学习是大多数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在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中,学习的作用无法忽略:学习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影响他人对学生的评价,如父母的期待、同伴的崇拜或鄙视等。现实教育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抱怨那些学习差,行为表现也差的“双差生”,这些都提醒我们,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现实,不能忽视在认知层面为学生提供帮助。
开展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青少年的学习能力的促进是通过思维方式和健康人格来实现的。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面对和处理周围的人际关系、学习任务以及对自我的变化的评价和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