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式团体的另一个名称是马拉松式团体,顾名思义,马拉松,是一项耗时非常长的运动比赛项目,而将阶段式团体称为马拉松式团体就是因为这种类型的团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比如,针对同一个问题,有些阶段式团体可能会每周只进行一次,为期两年,每周一次的团体活动耗时3个小时,那么每个月就是12个小时,一年是144个小时,两年期满就是288个小时了,这种团体活动也有其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一、优点 (一)不用天天参团。时间间隔久就不会让成员感到枯燥,形式也可以是治疗和活动相结合的。比较适合一些疾病的康复和巩固训练,比如专门针对戒毒、戒网瘾的团体心理咨询。 (二)并肩作战好过单枪匹马。可以组织一个有相似问题的病人团体,用团队的力量去抵抗他们所面临的共同心理障碍。团体成员原来一个人的时候,可能会觉得生活没有希望,觉得自己力量弱小;而在团体当中就可以一群人共同去面对同一症状。 (三)明确的计划。在治疗过程中,不仅是带领团队的导师有自己完整的治疗计划,就是团体里的成员也变得有计划了。他们知道对于自己的症状这一阶段与下一阶段都需要做什么。这种计划会慢慢地渗入到生活和工作中,更加促进症状的改善。 (四)更容易让成员适应。一个人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是通过一系列的事件、行为和长时间的积累而形成的,所以,它同样需要一段时间长度让人有能力去应对,因此心理治疗当事人起的作用非常重要。而马拉松治疗团体时间跨度非常长,在治疗过程中,当事人慢慢学会怎样去应对,这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去验证的过程。 团体开展这样的模式,个人也是跟着团体一起成长的,简言之,就是治疗需要一段时间跨度才能起到作用的。所以,即使是在个体咨询中,也不是一次就能解决当事人的问题的,中间需要当事人有一个领悟期,当事人根据咨询师建议,自己来实践调整的阶段。
马拉松团体不是一次把所有的心理技术灌输给成员,把他们的问题彻底解决,它中间可以留下思考的时间。团体成员在这个时间进行心理工作,包括领悟、实践、调整、再学习等,就是说教会成员自己调整的方法,慢慢学会应对生活的问题,这是心理治疗的最终目的;而不是把当事人的某个问题处理掉,以后有问题再来处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助人。 二、缺点 (一)成员会容易脱离团体。这在中国当下本土文化背景下尤为突出,中国经济的发展在这几十年是突飞猛进的,但我们的思想还不是很超前,我们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关注还没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还处在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的阶段,还没形成关于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一样重要的普遍性认知。 (二)国人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不足。他们并不认为及时解决心理问题是一个需要自己努力和积极参与的事情,是对自己有意义的、爱自己的体现;他们甚至没意识到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一样重要。因为这样的现象,我们在中国进行,马拉松式团体的时候,就会出现某些成员在参加了几次会议以后,觉得有一些改善就离开了;可事实上这个时候正是成员改变的关键期,度过这个时期,并坚持下来,成员以后的成长就会顺利起来,也更容易发生实质性的改变。目前,我国的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患者的复发率比较高,就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精神层面的需要不重视,以及对心理技术、心理治疗的知识了解不多。 (三)长时的间隔会弱化效果。这就需要导师在操作、安排以及前后两次课程的衔接上要处理好。所以,对导师的团体操作能力要求会较高一些。如果前后两次课程的衔接不紧密,那么在第二次的课程就要花较多时间去连接上一次的课程内容,这对于团体和团体目标的实现都是低效率的。 包括阶段式或者马拉松式团体在内的所有团体形式都是有优缺点的,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况且这些缺点是可以通过一些弥补性的方式方法弱化它带来的不良效果或者影响。 (责任编辑:团体心理) |